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

第489页(2 / 2)

十几台机器终于组装起来一台。

工人和学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
这真是很不容易。

工厂里大部分工人不专业,都是新招来的,大字不识一个,学生们也是头一次见到实物,唯有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,年纪都大了,精力不济,老眼昏花,也不能长时间工作。

两个外国专家形容冷漠,不到时间不干活,工作环境差一点也不做事,多问一句就显得很不耐烦。

所有人盯着刚刚组装好的铣床,安装人员如临大敌,穿好防护服,死死盯着说明书,一步一步启动。

主轴旋转带出来美妙的声响在工厂中响起,工人们尽皆欢呼。

琴岛大学初开始办工业,厂子里技术工人紧缺,远不能和东宁省那些大工厂比,比起早在几十年前就是工业重镇的那些大省,更是不值一提。

全靠一群生手,跟着两个爱答不理的专家,照着说明书做事,居然能把机器组装好,着实让人心中兴奋。

机器运转速度越来越快。

所有人围拢过去,不自觉越靠越近,杨玉英却一蹙眉,厉声道:“小心!”

眨眼间火光四射,杨玉英一把拽住离机器最近的老工人把他向后一拖。

断裂的铣刀片横飞,紧贴着老工人的眼皮划过去,溅起一团火星,他眼皮上也被拉出一条血丝。

操作人员连忙断电停车。

“王老爷子,您怎么样?”

“师父!”

工人们吓得心头发麻。

这差点受伤的老工人是从江南请回来的,手下养了一批徒子徒孙,厂子里他就是定海神针。

此时老人家回过神,摸了摸眼皮,笑道:“没事,没事,是我自己大意了,哎,你们可别学我。”

见大家还是很紧张,不禁又道,“这不是能操作?能操作起来就是好现象,来,我们试一试,看看是不是哪里有问题,再多试几次。”

从早晨到晚上,片刻也不休息。

杨玉英一向喜欢偷懒,可此时被裹挟在这样奇妙的氛围中,竟没有感到疲惫。

工人还有工科的学生都对他们这些翻译很客气,有热水先给他们倒,中午吃饭,唯有杨帆,她,还有几个英语系的学生饭盒里多加了几块肉。

杨帆累得嘴唇干裂,拼命灌水润喉,轻了轻嗓子,竟还有力气说话:“咱们厂子建起来不容易,是老宋督军给的钱,听说老督军当时就道,可以裁军,可以不买枪支大炮,可以少娶几房姨太太,反正他儿子都有了,教育上,却不能省钱。”

杨玉英低下头,垂目看自己的手指。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