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赵逸宸去江南把人寻了回来,且和镇远侯摒弃前嫌,共同对敌,那么此事在顺和帝心里就是年少慕艾,各凭手段罢了。
此时看着出类拔萃的侄子,顺和帝面色颇为温和,
“朕研究过京城几大赚钱的买卖,无非衣食住行几大类,工部相应的工匠都有,朕想开办几家作坊,朕召你前来,是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此次他们南下返京,镇远侯上了那么厚的一份奏本,天资聪颖的赵逸宸不可能没有收获,在开拓创新方面,顺和帝愿意相信年轻人的眼光。
上次自己那钦差大臣差事办成那样,赵逸宸自己都绝了当差的念头了,怎么今日皇上这意思?他努力压下心里的惊诧,淡定自若的道,
“衣方面,江南织造非常的发达,几乎家家养蚕家家有织机,近些年江南的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,尤其是海外…臣以为朝廷在江南开一织造署倒是可行。”
顺和帝颔首,他也正有此意。
“食方面臣没有什么想法,”
粮食的问题赵逸宸避而不谈,
“住的方面,臣对这方面不太了解,就觉的岳台县现在的院落布置很是合理,”
‘尚家瓷器坊’的粘土功不可没,他不信皇上不关注,只是里面牵扯复杂他不方便多说,这话题他一句带过。
“行方面,臣此次南下发现漕运弊端颇多…”
漕运弊端,顺和帝已经有所察觉,只是此事需慢慢来,以免引起动荡,眼下需要的是大船。
此时听赵逸宸言之有物,顺和帝老怀甚慰,
“朕想在江南建一座大的船坞,逸宸你此次南下,觉的哪里适合造大船?”
大周现已有数座船坞,分散在几处通水路的州府,既方便新造的船只加入漕运,又方便附近损坏的船只送来维修,只是现在顺和帝有更大的野心,他想集合一些优秀的工匠,在造船方面有所突破,只是选址方面他有些犹豫。
“回皇上,臣此次在长江出海口海门县附近缉拿海匪,发现此处是一绝佳的咽喉地带,据那海匪招供,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海船从此处入境…”
顺和帝捻须微笑,镇远侯的奏本上也提过此地重要,不过是从战略上来考虑,他建议在海门县常驻一支水军,此事他已着枢密院安排。
“而长州,距离海门县只有一个时辰的船程,长州既有运河南通临安府,又有长江自门前过直通金陵,还有一个浩渺的震泽湖…”
说到这里,赵逸宸不其然想起齐钧那日大手笔的千亩荒地,抬头直视着皇上,铿锵有力的道,
“臣以为,若建船坞,当属长州!”
“哈哈哈…”
顺和帝开怀大笑,
“织造署和造船署,你选一个,年前你做些准备工作,顺便把婚事解决了,年后走马上任。”
虽只是工部下设的一个官署,但皇上这意思显然是单独分立出去,单独设一署衙,可是有实权在手的好差事啊!
赵逸宸谢过皇上,出宫后上了马车在御前街口却停了下来,看着前面的岔路口犹豫不决。
“世子,到底要去哪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