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是这样的,我叫张平,是个丢失小女孩的父亲,她叫园园,我本身没有恶意,就是想确定一些事情。“
余杉庆幸这个男人在如此的苦难前还能保持最基本的礼貌和理智,只是这种理智是会随着情绪的崩溃而消失的。
当他觉得面前这扇门自己永远也敲不开时,他会选择新的方式,比如-----暴力。
“园园,你在里面吗?在的话应爸爸一声好不好。”
男人喊完最后一句话,他听见屋里有声音,隐约有孩子的哭声,这哭声成了压断他理智的最后一根弦,他沉着脸转身从院子里拿了一把劈柴的斧子,疯狂的挥舞出去。
斧子砸在门锁上发出一声巨响,很快屋里就传来了骂骂咧咧的声音。
“我们这里没有你找的这个!?老人喊道。
“有没有我要亲眼见到。”张平很执着,他的脖子爆着青筋,眼中也泛着血丝,大概已经很久没有睡个安稳觉了。
可能是清楚门外的男人不会就此放弃了,房子的门“吱呀”一声就被打开了。
出现在门外的是个女人,怀里抱着一个娃。
张平看着女人,眼泪“刷”的就下来了,他觉得像,觉得像极了。
于是他立刻丢了斧头,掏出了小时候的照片往女人面前送,却被害怕的躲开了。
6岁的孩子是可以记事的,她隐隐认识眼前的个男人又觉得很陌生。
“园园?”
剧本中的事情成为了真实的结局,这是让人振奋和欣喜的事情,已经可以预见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宣传话题从天而降。
余杉下午领盒饭的时候听见了不少人在讨论这件事情,大概便是张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,买卖儿童的那家老太婆可真不是个东西,让人家父女俩分开了长达二十几年。
可是守得云开了吗?
买卖儿童,买房和卖方都是利益的获得者,受害人的父母与孩子因此分离,哪怕彼此再相见,隔阂与梳理感已经产生,怕就怕这种生疏最是伤人。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