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来没过几年,白秀才就带着妻儿搬走了,说是去了昌平县上面的洪云州,这么多年过去没见他们回来,陡然听说他的后人回乡守孝,黎老太觉得有些怪异。
然而村里人要修房子,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,只要人家出了钱买地就能修房,黎老太摆明了态度干脆直接地问:“亮子娘,修房子当然没问题,我和老头子都没什么意见,就是我有些好奇白秀才一家出了啥事,麻烦你同我详细说说,好让我心里有底知道新邻居是咋样的。”
见黎老太没反对,白村长媳妇就把具体情况同她说了:“白六叔那一脉的人读书上确实不错,但是运气都不太好,我这次也是听回乡守孝的弟妹说了才知道情况。”
当初,白秀才带着妻儿去了洪云州后,他很快在洪云州一个学堂做起夫子,别看他们一家人搬去了州城白秀才每个月都能拿银钱回家,他们家的日子应该会过得还不错。
实际上并不是那样,白秀才一边教书一边进学,他想要继续往上考举人,然而考举人比考秀才难十倍百倍,考了十几年白秀才一直没能考中,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,他心里抑郁成疾,在一次考试中感染风寒后一病不起,缠绵病榻一个多月就离开人世。
白秀才醉心学问,他膝下只得一个儿子,这个儿子很争气,过了白秀才的三年孝期去参加科举考试,一次就考中秀才,接过白秀才在学堂的活,也成为了学堂的夫子。
小白秀才的性子同白秀才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他决定同白秀才一样一边教书一边想继续往上考,因此白家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。
在给小白秀才娶了白姚氏之后,白秀才的妻子身子熬不住,过世了。
好在白姚氏有一手刺绣的功夫,她在家刺绣赚钱补贴家里,白家的日子比白秀才那时候稍微过得好了些。
可能是因为性格相似,小白秀才同白秀才的命运也特别相像,他不是病倒在考场中,而是赶考的途中感染了风寒,没能熬过去年的寒冬,在过年前去世了,留下白姚氏和她膝下的孩子。
当初白秀才过世的时候小白秀才已经十五岁,到了能够撑起一个家的年龄,白秀才媳妇为了孩子的前途选择留在洪云州继续生活。
白姚氏不一样,她的相公小白秀才过世时年龄更小,儿子虚岁才十二岁,孤儿寡母留在洪云州过日子太难,询问了儿子之后,白姚氏决定带着儿子和哥儿回相公祖籍守孝,等儿子白志文大一些再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。
听白村长媳妇说完白姚氏一家的遭遇,黎老太唏嘘不已,原来读书人的日子不一定比他们泥腿子好过,在县城、州城讨生活不容易。
白村长媳妇继续替白姚氏说话:“黎大娘你放心,白姚氏和她两个孩子都是安分的性子,志文小子从小跟着他爹一起读书,那模样我看了就觉得同你家明德明礼一样,都是会读书的好苗子,正好他们三个孩子年纪差不多,以后明德明礼从县城学堂回来让他们一起交流交流学业,多合适。”
村里人大概什么性子白村长和他媳妇都了解,她同白村长一样,认为黎家这片地不管是位置,还是宅基地大小都很适合白姚氏一家,唯一的缺点就是黎大爷家的二儿媳钱杏花性子有些不着边,不过嘴碎的婆子媳妇满村都是,这边就钱杏花一个,已经算是不错的,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