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心笑道:“寻常人的言语,如何能进女儿的耳朵呢?便是进了,女儿也不放在心上,无关紧要的人罢了。”
二人正絮絮说着话,文夫人说起锦心屋里丫头出去好几个,要把人给她补上,锦心摇摇头,道:“如今剩下的婄云、妍儿、小安等几个人都很得力,左右我身边事也不多,暂且留她们几个支转着便是了,再添了人进去不过平添事端罢了。”
文夫人低头思忖片刻,道:“你要求个清静也好,只是哪日若觉着身边不够使了,只管叫人往总管房说一声去,母亲自然替你安排。”
“女儿怎会与您客气?”二人其乐融融地,才续了一回茶,外头有人进来传话道:“太太,大姑太太回家来拜年了。”
文夫人有些惊讶——她这位大姑子八百年不回来一次,如今算来赏赐过来还是蕙心的元姐儿满月呢,说话好不中听,话里话外什么姑娘贱小子贵的,被谢霄铁青着脸送客送了出去,然后许是觉着丢脸了,过年也没回来一次。
前段日子他们从京里回来,大家都知道文从翰家与出嫁的澜心得了幼子女的消息,多有上门道喜拜会的,旁支的亲戚太太来了无数,唯独她这个亲姑奶奶一直没露面。
如今这大过年的,怎么忽喇八地又来了?
这是打的什么主意?
不是文夫人警惕,实在是这位大姑太太但凡上门一次,就没有不找她晦气的时候。
也不知她是心里不平还是怎地,可文夫人扪心自问,文家并没有对不起她的地方。
当年许婚,她嫁给了当时与文家门当户对的魏家、文姝晴嫁给赵家老二,谁知道赵家会发迹?也不过是穷翰林官儿,赵老二也没显出什么贤才来,当时大姑太太为这个好不得意,回门时候在娘家都是下巴抬得高高的拿鼻孔看人。
后来赵家逐渐发迹、魏家落魄了,她心里就闹起不平衡了,回家来几次三番指责文老夫人偏心,因她不是亲生的、把好姻缘都给了亲女儿云云,最终把文老爷气得面色铁青,亲自把她赶了出去。
天地良心,文老夫人对她这个庶长女算是做得极尽职尽责的了,出门子时候给她们添的嫁妆都没差多少,本来姊妹两个一起相看夫婿,不是她要死要活要嫁魏家,文老夫人怎么拦怎么劝都当用,只能无奈把她嫁过去了吗?
等看到文姝晴沾了好处,她倒是不平起来了,怎么不说她早年把好处占尽,过去仗着娘家发迹将婆婆夫君压得抬不起头来在家里大权独揽,而文姝晴在赵家是实打实地在赵老太太跟前受了磨难的事了呢?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