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稀奇的是,东沙中学看上去甚至不像个正经学校,连围墙都没有,也不像隔壁小学是四层楼的建筑,它只有两层楼的矮房。
甚至以前还有打算上中学的学生,开学念了没几天,嫌学校太破又不打算读了的事迹。
对于在哪里读中学,沐云河也是犹豫过的。
为了弥补上辈子的遗憾,她坚信自己要走读书路,所以初中的教育质量还是比较关键的,毕竟前面还有中考。
但是另一方面,沐云河是东沙小学赶海队的创始人和主心骨,很多人又不希望她离开。
东沙小学赶海队的成功,引得附近岛屿的中小学校也跟风效仿,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。
沐云河小学在读期间,东沙中学的校长就来找过她,问能不能把赶海队发展到一街之隔的中学去,毕竟中学生体力更强,赶海的经验也更丰富。
但是当时沐云河拒绝了,说以后再看吧。
对此关莉莉很不屑。她说:“谁说中学生的赶海经验更丰富,敢和我们比一比么?”
这也是东沙小学赶海队队员的自信,毕竟他们一年中大概有一半天数都会去海边晃荡。
尽管如此,毕业了的东沙小学赶海队成员也并不会被剔除资格,随着一部分人升入东沙中学,总体而言,东沙中学的赶海队成员还是越来越多的。
但是这种量变的情况,可能在沐云河毕业后进入质变。
因为沐云河最初是从自己的班级、自己的年级内招募队员,所以她同一届的赶海队队员是最多的。
只要沐云河进入东沙中学,东沙中学就可以名正言顺成立自己的赶海队。但如果沐云河离岛,没有人来操作这一块,或者别的什么人来管,就怕赶海队会渐渐地沉寂下去,最终不了了之。
毕业之前,东沙中学的校长又来找沐云河谈过两次,向她做出了不少承诺。
这些当然只是空头支票,口说无凭,沐云河并不放在心上,她有自己的想法。
在外人眼中,赶海队欣欣向荣,不断补充新鲜血液,是一项可以长久发展的校园活动。但沐云河掌握着每日的账目流水,她知道其实赶海队的实际状况是在往下走的。
首先,这样经年累月的重复劳动中,赶海队老队员的积极性是在下降的。
新学年的招募,开头总是很热闹,几乎所有新入学的都抢着登记报名,但开头的几次活动就能筛掉一大批人。两三个月后,还能坚持参加赶海队活动常去海边的,可能还不到1/4。
沐云河身为小学女生,并不能为此成立一个企业,也没有什么正经的组织注册。但这个校园赶海队却和一般企业的运行规律相似,做大做强了之后,别人认为它如日中天,其实内部的掌舵者知道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,这时候就需要转型调整。
沐云河很清楚,如果这时候她走了,基本就是把之前赶海队所有的积累给放弃了。
她身边很多亲人和朋友,在她的这份小事业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她如果一走了之,也是弃她们于不顾。
比如她的三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