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是娘自己熬制的料汁,这个酒坛子要封存二十五日,到时候就有特别香的咸鸭蛋可以吃了。”赵静婉解释道。
小胖墩立即接嘴:“这个我知道,就像是米酒也要放好久才能喝。”他等了半天终于有自己会的了。
“没错,就是晨晨说的这样。”她瞧见酒坛子里头的料汁即将溢出,这才停住了手头的动作,将那酒坛子盖子盖上,放在厨房的角落里。
这东西必须得避光才行。
她接着又开始准备午饭,午休醒后把小胖墩送去赵家,自己则例行进县城巡查铺子。
那次赵母回家后,秉承着自家儿媳妇的东西必须大力宣传,再加上那砻磨确实好用,能省不少力气呢。她寻了个妇女多的地方一声吼,全村人都知道他们赵家今日进县城做了些什么。
那一担担的稻谷,午后还是裹满金黄色的稻壳;这黄昏回来,就全部变成了如白雪般的糙米。
那不是十来斤稻谷,那是整整几百斤稻谷!好奇的人也有,干脆就直接上前问赵老爹了。
往常不善言辞的赵老爹,提起着砻磨,也是兴奋地介绍着,一个劲地称赞:“那可是个好东西啊。”
全村人都知道了县城城门口那里有家新开的铺子,是赵大强家老三媳妇开的,能够很快地将稻谷剥壳。
可这二十斤一文钱,五百斤可就二十五文钱了,也不便宜。大多数人选择观望,家境稍微好些的就直接拉上稻谷进县城去。
有了第一个尝试,自然就有无数人去尝试。口耳相传之下,都是极度的夸赞,原本选择观望的人也都心动了。不止是在赵家村,很快传遍十里八乡。
随着越来越多人的亲身体验分享出去,铺子最近是火得很。这不,赵静婉才刚进县城,就见不少人挑着担子往自家铺子那走去。
铺子门前挤满了人,王二牛和黄大武轮流着,一人推石杆子转动,一人负责往那石磨中倒入稻谷,速度越来越快。
忙过好一会,两人就调换一次位置,做着对方的原先干着的事情。铺子门口一直有人在等待,也一直有人挑着担子过来,很是热闹。
赵静婉没有走进铺子,而是走到一旁的馄饨铺子那坐着,时不时注意着自家铺子的动静。
当然为了不让馄饨铺的老大爷难做,她也象征性地点了一碗馄饨。老大爷把煮得热腾腾的小馄饨端上来时,他还笑着和赵静婉打招呼:
“姑娘你这可不得了,这铺子一开,一整日的都是客官过来,连着好多天了。”他的话中只有羡慕,没有嫉妒。毕竟自家的走的路子和隔壁的可完全不一样。
--